何首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秋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最全养生攻略送 [复制链接]

1#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到来意味夏季将要过去,这个时节养生要注意什么?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养生八字诀

01

润燥

人们在夏季出汗之后,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的情况。进入秋季之后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

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美食润燥首选莲藕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

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02

养肺

立秋后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所以我们要顺时养生,这样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中医认为,肺部和秋季相应,然而秋天天气干燥,这样就会有损肺部,秋季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

美食养肺首选杏仁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或者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

百合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也可以多吃些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03

滋阴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就属于气虚体质。

美食滋阴首选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

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用*芪、*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调养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做粥,或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山药、百合等熬粥。

04

调胃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虚弱。

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不妨适度吃点养胃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等。

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瓜等,要少吃。

秋日“四大名补”

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

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

芡实

又称“鸡头米”,在南方较常见。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补益佳品。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汤或与莲子、山药、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芡实搭配燕窝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们气色更好。此外,把鲜芡实去皮后冻在冰箱里,还可较长时间保存食用。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欢迎的食物,它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众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缓慢咀嚼、徐徐咽下时的补肾效果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过10颗。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

日常起居“三注意”

1、早睡早起

立秋时节,秋高气爽。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

秋季早睡,就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阳气,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精气神。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食品、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

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

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可置于阳光充足的室外或阳台曝晒。

3、防伤风感冒

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易受凉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温州

编辑:小茴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