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丨吴光辉爱在大山终不悔 [复制链接]

1#
我是吴光辉,年初秋,我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涯,当时正处于脱贫攻坚选人用人之际,我始终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于是,我选择回到了黎平,来到双江镇高求村。高求村位于双江镇东南部,全村零星分布着5个自然寨和户人家,在全村贫困人口占据总人口的62.7%。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仍令我堪忧。后来我发现,苗寨人家思想虽淳朴但却很守旧,有时还特别固执,这让我深深感受到驻村工作的压力。经过一段时间走访,我发现高求村存在思想固执、安于现状、不讲卫生等问题,我决定组织大家先从环境卫生整治着手,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织人员逐户督导室内卫生整治,起初农户很不情愿,为了激励大家积极性,村里决定开展“环境卫生大比武”活动,由村两委组成环境卫生检查小组,每周对五个自然寨进行打分,开展“寨与寨比”,自然寨里则由小学生挨家挨户进行评比,在整理干净的农户门前贴上“清洁户”蓝牌,整理不干净或不整理的的则挂上“不清洁户”红牌。往后我们又把环境卫生保洁、孩子教育、杜绝早婚早恋等内容也都纳入村规民约中,村里风气渐渐好转。至今,高求村召开大大小小的环境保洁会议已有两百余回,环境卫生整治多达三百余次,经过持久性的保洁行动,现在寨容寨貌已大为改观,群众干事的劲头也都提了上来。住房保障是高求村长期以来的“硬伤”,村民住的基本上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宅危房。高求平寨里的左忠流、左忠杰兄弟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左忠流前些年也有建新房的打算,但因面积太小,自己又不好意思跟老哥要,所以建房一事一直搁置着。为了尽快解决危房问题。我辗转跑到左忠杰那里和他沟通,解决了危房改造的问题。我每天要逐户去看看,哪块墙砌了,哪块板子装上了,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并倒排工期。师傅不够,又联系觅洞、贵迷等村的师傅过来帮忙,帮扶干部也利用周末时间纷纷赶来,各家各户也都今天你帮我明日我帮你地在赶工期。危房改造虽然量大,但每天都在艰难推进着,在驻村三年里,高求村如期完成危房改造户,透风漏雨整治户。现如今房子好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也挺直了腰杆,精神面貌比以前好了许多,每和同事入户,我都要提醒:“现在可与以往不同了,进堂屋要脱鞋了哦!”听到这话同事乐了,我乐了,村民也腼腆地笑了起来。

(住房整治前与后)

高求村土地面积地广,却没有充分利用,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建议大家在坡地上种植油茶树,把旱地和望天田拿来种植何首乌,刚开始,农户很不接受,生怕种两三年后没长果,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为了消除这个顾虑,我带着大家来到平天、*龙等村参观,让他们自己和当地种植户交流,后来他们心中的顾虑才渐渐放下,到年,高求村油茶种植面积达亩,何首乌余亩。韦启才是高求三组第一批油茶种植户,他笑呵呵地说:“今年油茶又收得四千多块哩!”听这话大家都乐了,因为在组上像韦启才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22户。看到可喜的产业发展势头,村民为自己编创了一首打油诗:“高求千亩地,双江(村)百人商,三五年再看,高求比双江”。可见群众对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今天的高求村与以往已大为改观,但前进路上仍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在我驻村卧室里,村民送来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同舟共济携手奋战,下联是:百年好合共创辉煌,横批:我们是一家人。一直以来,大家都以这幅对联共勉。我们坚信,在国家好*策的支持下,在高求人民积极努力下,这里定会耕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吴光辉)

推荐阅读

周文锋深入龙额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并率队到亮江河开展巡河活动

周文锋、王春雷接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

黎平法院最新公布这些“老赖”和失信企业,大家请注意!

黔东南已开通电子凭证扫码购药!快来激活你的医保电子凭证

黎平名孤弃儿童,等待您的温暖~

编辑:王文菊王楠

编审:吴思凝

审核:杨理显

胡靖

核发:张芳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