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人都是艺术家饱暖理当思美育 [复制链接]

1#

人人都是艺术家:饱暖理当思美育


写大字、画油画、做银饰、玩陶艺 最近一两年,各种针对成人艺术爱好者的 艺术教育 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很好地印证了当代艺术的教父级人物博伊斯在半个世纪前说的 箴言 : 在当代艺术的世界里,人人都是艺术家。


  不是逛街,不是打麻将、唱K,而是在繁忙的透不过气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周抽出半天时间进行一场关于艺术的修习,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周末 学艺 白领 九成是 气质女性


  过去,我们有小孩子的艺术培训,有老年人的艺术培训,但成年人对艺术修习的巨大渴望,被长时间忽略了。 启发广东当代视觉中心艺术培训中心的教学主任张思燕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是一位老朋友,她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张思燕所在的机构学美术时,跟张思燕说,你们应该顺便做一下成人的美术教育,因为陪伴小朋友来学习的妈妈们实在太无聊了。 他们最早设立的是银饰设计班,教妈妈们用银泥黏土技术来制作银饰。选择这个切入点,张思燕经过深思熟虑: 相比传统的手打银,银泥烧制的银饰纯度更高,方法又比较容易掌握,特别适合没有手工基础的人士学习。 短短几个月的学习班结束后,学员们交出的成绩单 颇具艺术匠心的耳坠、戒指、吊坠等,让张思燕惊艳于普通人心中不普通的艺术灵感。于是,书法班、陶艺班又应运而生。而这些新开设的课程吸引来更多的学员,他们不再仅仅是陪伴小孩学艺术的妈妈,而是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进行 艺术修习 的白领。 在某个星期天上午的陶艺课上,见到了 喜欢木头、泥土这些质朴东西 的中年女子、 小时候就喜欢玩泥巴 的年轻女孩;还见到了 去日本旅行之后被日本陶器所倾倒,希望自己也能学会这门手艺 的文艺范男青年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 财务、站、工业设计 但此刻坐在了同一间教室里,不抱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像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样,聚在一起捏泥巴、盘泥条,共同进行一场关于艺术的修习。 而在位于东山口的一家同样是由儿童美术教育延伸至成人美术教育的机构里,也看到了相似的一幕。在这里,一群气质 师奶 正在兴趣盎然地学习工笔画。有时候她们还会带着红酒、蛋糕来上课,吃吃、喝喝、写写、画画,让课堂变成了一场热闹无比的 雅集 。 在采访中发现,参加艺术修习的以 70后 和 60后 为主,且基本都是女性。 很多中产女性到了人生这个阶段,经济已经比较富足,就会对精神生活产生更多的追求,找寻自己的修行之路 男的都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也许他们都还在忙着挣钱吧? 著名作家、同时也是在业余时间学习油画的*佟佟猜测道。 学艺 是一场精神的修行 艺术的修习,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审美的训练,更是对一个人精神的改造。 艺术家、同时也是某艺术修习班陶瓷课教师杜沁芬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修习契合了当代人极度缺乏又极度渴望的某个 命脉 ,艺术修习的风潮由此产生。 杜沁芬曾经见证了一位男学员转变的全过程: 这个男学员性情非常急躁,充满负能量。而陶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艺术,你在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你在每个步骤都会碰到一些无法掌控的问题,上釉和烧制都带有随机性,要随时做好最坏的准备。这位男学员一开始接受不了,经常埋怨自己、骂自己,但经历了几次烧窑之后,他慢慢地能够接受 陶艺就是这个样子 的现实。后来,他真的蜕变成为了一个具有平和心态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